潮新闻客户端 严慧荣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暑气蒸腾。趁着短暂的休假,我终于踏上了归途,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畲乡景宁。
车子刚驶出高速路口,恰逢正午饭点,我们一行便走进了鸿宾酒店。此时正是黄殿菇鲜灵上市的时节,点一份鸿宾小鸡炖黄殿菇,再配几样家乡小菜,成了最自然的选择。等待上菜的间隙,话题自然而然绕到了菌菇上——于畲乡景宁人而言,菌菇早已是刻在骨子里的心头好。
畲乡景宁的山水仿佛专为菌菇而生:地形地貌交错复杂,森林与土壤类型丰富多样,独特的气候条件更似天然温床,孕育出品类繁多的野生食用菌。这里更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自800多年前开启人工种菇史,古时便被列为贡品,菌香早已浸润了岁月。据资料记载,全世界野生食用菌有2000多种,我国占半,而景宁一地就有300多种,其中常被采撷的便有30余种,堪称一座天然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展开剩余63%“菌香烟雨外,异味畣乡闻”,古人早已用味蕾为景宁菌菇写下注脚。这份对菌菇的偏爱延续至今,每逢夏秋菌菇旺季,景宁人的生活几乎被菌菇填满:一半人在餐桌前品尝鲜醇,另一半人则奔波在山林间采收、市集上交易。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种菌菇能逃过人们对美味的追寻。
而黄殿菇,正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作为牛肝菌的一种,它以极致的鲜美与珍贵闻名,在中国境内多生于浙江景宁、庆元与云南山地,其稀有程度不逊于“菌王”松茸。更难得的是,它至今无法人工栽培,遂有景宁“松茸”与“菌中之王”的美誉,不仅滋味绝佳,更兼具丰富的营养价值与特殊药用功效。
山林间,黄殿菇从泥土中探出头来,顶着一顶淡黄色的“斗笠”,恰似一朵朵娇羞的山花绽放在松荫下。菌盖肥厚多肉,底下密生的管孔形如精巧的筛板,肉质细嫩得仿佛一抿就化,甜润甘滑的滋味,鲜食时尤为惊艳。无论是爆炒、香辣烹制,还是炖汤,皆是家常里的珍馐,而若论炖汤,野生黄殿菇与鸡肉的搭配堪称绝配——它能最大程度激发出鸡肉的鲜香,让每一口汤都浸满山珍的醇厚,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这道鸿宾畲菜,更是少数能与高档菜系同台媲美的家常菜。
早年在景宁,鸡炖黄殿菇是年三十儿餐桌上的压轴主菜,不管是鸿宾酒店还是家里,更是招待贵宾的招牌。老话说“姑爷进门,家鸡断魂”,说的便是新姑爷陪媳妇回门时,岳父家必定端出这道硬菜。
此刻,一口热汤入喉,菌香与肉香在舌尖缠绵,乡愁便顺着这缕暖意,悄悄漫上了心头。
发布于:浙江省华丰金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