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日报》8月6日刊发,原标题:
醇香滚烫里的非遗油茶
□ 文/记者 刘佳烨 图/记者 张浩宇
一碗醇香滚烫的油茶,氤氲着晋中大地的烟火气,在青砖灰瓦的平遥古城里飘散出千年时光的醇厚。
这盏琥珀色的茶汤里,沉淀着山西炉食文化的精魂——平遥油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的瑰宝,平遥油茶以炒制的小米为骨,辅以花生、核桃、芝麻等五谷精华,在铁锅与木铲的碰撞中,将晋商驼队跋涉的坚韧、市井巷陌的温情、节庆祭祀的虔诚,都熬煮成绵长的滋味。更在现代市场化浪潮中,通过非遗传承、匠心研发、创新口味、升级包装、拓展渠道、打造品牌,实现了从传统饮食到时尚养生饮品的华丽转身。
当茶匙搅动碗中漩涡,浮沉的果仁如星辰般闪烁,恰似非遗传承人手中代代相传的秘方,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让这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油茶,始终滚烫如初,香飘万里。
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印记
平遥,这座被誉为“中国金融业发源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不仅有着深厚的商业底蕴,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
展开剩余86%油茶,作为一种独特的炉食,便是平遥文化在饮食领域的生动体现。
平遥油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000余年前,起初它是商贾富豪餐桌上的珍馐美味,而后逐渐流入民间,成为百姓家中滋养身心的养生饮品。
晋升油茶实物图
晋商,作为中国古代商帮之首,纵横商场500年,足迹遍布欧亚大陆。在他们“走西口”的征程中,油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干粮。
老母亲和小媳妇精心炒制的油茶,不仅是为了让远行的亲人路上有充饥之物,更寄托着对他们的深深祝福,希望他们能平安抵达、事业有成、衣锦还乡。
明清时期,平遥的油茶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年冬春时节,各个商家铺面和富裕家庭都会炒制油茶,用以待客馈赠。油茶泡烤馍片、油茶泡饺子,成为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主要食品,也成为了民间生活中传递情谊的佳品。平遥油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山西炉食文化的杰出代表。
非遗技艺的坚守者
平遥油茶制作技艺这门古老的手艺,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在传承人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庞建民作为平遥油茶制作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便是这一技艺的坚守者与传承者。
走进庞建民的晋升食品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油茶香气扑鼻而来。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这位朴实而又执着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庞建民正在炒制油茶
庞建民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受到母亲王月生的影响,对油茶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他便开始向母亲学习传统油茶制作工艺,从此便与油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平遥油茶制作技艺讲究的是纯手工制作和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庞建民一边展示着油茶的制作过程,一边向我们介绍,“从选料开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我们要筛选当年山西丘陵地区产的新鲜、饱满的五谷作物,像小麦、黑豆、玉米、小米等,还有口感香甜的坚果,如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等。只有选用优质的原料,才能制作出美味的油茶。”
在制作过程中,大火炒小火焙是关键。火色的温度全靠人工控制,这需要传承人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火候大了,油茶容易糊;火候小了,又炒不出香味。每一次炒制,都要全神贯注,才能保证油茶的品质。”庞建民说道。
除了选料和炒制,油茶的制作还有石磨磨面、秘制炼油、小火炒坚果、铁锅焙五谷粉、秘方拌料、木盆晾置、陶罐储存等八大工艺。每一个工艺都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和传承人的心血。“这些工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有丝毫的改动,否则就失去了平遥油茶的独特风味。”庞建民告诉记者。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现在的年轻人对油茶有着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油茶很‘油’,实际上油茶并不‘油’,油茶的养生保健功效远超奶茶和咖啡。”庞建民说。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的手工制作油茶面临着巨大挑战。牛奶、豆浆等快餐食品的普及,让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油茶的市场逐渐萎缩。
然而,庞建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平遥县晋升食品有限公司,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平遥油茶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遵循《黄帝内经》里‘五谷为养’的养生理念,并依《本草纲目》物种属性选用天然五谷杂粮,加工过程中无添加剂,营养全面、食用方便。”庞建民介绍,“我们还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开发出了多种不同口味的油茶,如八宝甜油茶、五仁咸油茶、牛骨髓油茶、羊油葱香油茶、红枣甜油茶、燕麦甜油茶、燕麦咸油茶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庞建民在车间进行指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平遥县晋升食品有限公司不断升级产品包装,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公司还在平遥古城南大街开设了炉食文化体验旗舰店“晋升炉食铺”,让游客在品尝美味油茶的同时,感受平遥的炉食文化。此外,公司还在北京设有全国营销中心,产品主要覆盖北方各省份和各主要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平遥油茶的美味。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庞建民说,“我们不仅要传承好平遥油茶制作技艺,还要让这一传统技艺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通过创新,让平遥油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平遥的文化。”
非遗文化的魅力绽放
平遥油茶制作技艺的创新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了平遥油茶。
在平遥的各大饭店,晋升油茶成为了人们必点的汤羹。游客在品尝了平遥美食后,对油茶赞不绝口,“油茶口感香甜爽滑,营养丰富,喝上一碗,浑身都暖和了。”一位来自浙江省的游客黄文金说,“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了到平遥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在国内受到欢迎,平遥油茶还逐渐走向了国际市场。2011年,平遥县晋升食品有限公司和山西农科院合作建立山西第一个大型黑小麦基地,将黑小麦作为拳头产品,将山西小杂粮深加工开发为谷物冲调方便食品,让中国小杂粮王国——山西的小杂粮成为真正的高附加值品牌,走向全国和世界。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平遥油茶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平遥文化。”庞建民说,“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非遗传承的无限可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遥油茶制作技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平遥油茶这一传统非遗项目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庞建民表示,平遥县晋升食品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油茶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晋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让平遥油茶走进更多的家庭和餐桌。
“平遥油茶制作技艺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庞建民说,“这项技艺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遥油茶这一传统非遗项目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全市的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晋中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平遥油茶制作技艺如同一棵古老的大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间智慧,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发布于:北京市华丰金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